刘哲思上前道:“陛下,给了利息,虽然说是惠民,但是,如此国库还是吃不消啊。”
刘元昭笑道:“存入银行的钱,当然不是一直留在银行里的,这里就要提到借贷了。
我们可以把钱借贷给商人,不管是大商人还是个体经营的商人都可以,借出去的钱,银行就要收利息了,当然肯定不是高利息。
借贷出去的钱,主要是帮助百姓,同时也能做到银行不亏的状态。”
刘哲思点头道:“原来如此,陛下真是英明。”
刘元昭当然不会傻得认为刘哲思是真的不懂,他只是装傻罢了,给自己捧场。他也没有揭穿,继续说道:“银行不仅可以借贷,同时也可以对一些看到的商贸行业进行投资,如此可以钱生钱了。
我们的商贸十分发达,朕也出了不少法律保护商贸,但是我们流通的银钱为什么越来越少呢?”
刘哲思这回是真的不知道了,连忙问道:“陛下,臣不知,还请赐教!”
刘元昭点头道:“因为百姓们都把钱存在自己家里,这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了。那些银钱都被存了起来,不在市面上流通。
源源不断的银钱流入都被存了起来,而银钱又不是无穷无尽的,就好像一个水壶一直倒水,不添加水的话就会干涸。
所以,我们需要这么一个东西,来让这些被存起来的钱在市面上流通。这里面涉及的东西,朕也只是知道一点点,连皮毛都不算,还是需要你们自己商讨商讨。
不过这里面最重要的是,银行发行的是纸币,金银铜这些太重了,出行不方便,所以就有了钱庄,出现了汇票。”
刘哲思直接打断了刘元昭的话语道:“陛下,宝钞不可取啊!”
刘元昭连忙摆手道:“朕知道,宝钞最后不值钱。但是,民间只允许钞票流通,而钞票一文钱,就可以从银行换取一个铜板,那么钞票就不会贬值。
这里,我就要和你说说金银本位或者粮食本位了。”
金银复本位制,“单本位制”的对称。“复本位制”的全称。是指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特点:金银两种金属同时被定为法定货币;金银两种铸币均为主币,均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清偿的效力。复本位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金银两币按其各自实际价值流通的“平行本位制”。
另一种是两币按国家法定比价流通的“双本位制”,或称“两本位制”,即通常所称的复本位制。
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因为金银同时充当本位币与货币的独占性、排它性相矛盾,并可能导致商品价格和交易处于混乱状态,所以十九世纪后较少有国家采用。
好处是由于是复本位,他的货币材料来源既可以是白银也可以是黄金,来源充足;当需要进行大额交易是可以使用黄金,小额交易则使用白银,灵活方便;两种币材之间可以相互补充;更加方便与其他货币之间汇率的稳定,既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金币贸易,又能同殖民地国家进行银币交易。
最严重的缺点在于使用双本位制时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于金币和银币间的比率是由政府通过法律形式定下的,所以比较稳定。
然而市场上的金银之间的相对价格却经常波动,例如当黄金实际价值增大时,人们就会将手中价值较大的金币(“良币”)融化成黄金,再将这些黄金换成银币(“劣币”)来使用。
举例来说:假设法律规定金银币比价为1:10,而此时市场上同等质量的金银价格之比为1:20。那么1块金币融化成黄金后就能卖到20个银币——相当于原价的两倍。
经过这样的一次交换,人们就能获得比直接用金币兑换银币更多的银币。
有的时候,人们甚至会重复这样的过程多次:还以上面的假设为例,如果再用这20个银币按法定比率换回两个金币,再重复一次上述过程便能得到40个银币。以上是黄金价值大的情况。
反之,当白银实际价值上涨时,也会发生相仿的情况。所以,当实行双本位制时,市场上的良币很快会被人们融化而退出流通,劣币则会充斥着市场并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实践证明,尽管在复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均为法定本位货币,但在实际流通中起主要作用的往往总是一种货币:银贱则银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充斥市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银复本位制已经不能适应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从十九世纪起,英国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
而刘元昭先说的金银复本位制,是因为自己处于的这个时代十分合适,而且现在他需要钱来打仗,自然金银复本位很适合他。
至于以后的金本位,他提前说一下就是了,让子孙后代自己去改咯,或者等国家稳定了再改也可以。
至于粮本位,是一种特殊时期使用的,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小冰河时期,连年灾荒,粮食紧缺,如果钞票与粮食挂钩,那是十分坚挺的。
这就要看刘元昭的粮食库存是否坚挺了。
不过刘元昭发行钞票,与商人之间进行金银复本位,与普通百姓就是粮本位,也是可行的。
总之,有了这些做担保,而且钞票也不是随意印刷,那就不会出现钞票贬值的现象。
刘元昭简单的说了一下,刘哲思大受启发,连忙说道:“陛下说的银行一事,臣一会就回户部,与户部官员商讨。”
刘元昭点头道:“银行一事,事关重大,你先在户部讨论一番,到时候,与内阁商讨一下。有了结果,咱们再拾缺补漏一番。
对了,朕打算扩军大约十万,你下去合计合计要多少钱粮吧。”
刘哲思顿时愁眉苦脸,不过看着已经低下头的刘元昭,他也不敢托大上前去反驳,想起之前罗家宇说的话,他顿时明白,皇帝只是通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