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僧了元,云游天下,接得四方云衲,得闻大相国寺有佛显化,特来一见。今日一见端王,果然心中有慧根,胸中有净土,今日三碗美酒却是大大不够,还需三碗东坡肉佐之……”
这时候,身后的狗腿子很贴心的小声道:“殿下,这和尚乃是江西的得道高僧,与苏学士是至交好友。”
狗腿子知道端王欣赏苏轼,这个冬天问了好几次,他自然记在心里。
既然欣赏苏学士,那么这位了元禅师,大概也能入得殿下的眼。
嗯?!赵佶脑海里迅速地蹦出个名字。
原来是他,佛印禅师!怎么叫起了“了元”?
赵佶自然不知道,直到等其圆寂,朝廷方才赐号“佛印”,佛印之名这才传了千年。
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叫佛印,而且后世之人也都只以为他叫佛印。
赵佶不明所以,但是看到一个正面的历史人物,心情大好:“哈哈,了元禅师请落座,酒肉管够!”
“那贫僧今日便不客气了,可惜苏学士人老腿脚慢,错过今日盛会。可惜,可叹!”
这大和尚大气地坐下后,周围人这才笑着打起了招呼。
“了元禅师”络绎不绝,显然都认识这位酒肉和尚。
夜宴开始,也没有人再坐到前面来,尚缺两人。
赵佶想了想,将段誉和函谷八友中的老三苟读叫了过来。
宴会开始。
诗词歌赋、美食美酒美人,纵情于声色。
直到子夜,众人这才告辞而去。
黄裳冰封的心倒是稍稍有些融化,经过这场宴会,他看得出来,端王真的对自己无比的看重,视为股肱之臣。
只是他不明白,这修书,究竟对端王有什么作用?
儒家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言,再次才是立功。
只是,这应该是不得志的文人心酸排的名。
寒窗苦读一辈子,都想东华门外唱名,都想建功立业,谁?想在深山老林里寂寞一辈子,著书立言,孤独终老。
只有在朝堂不得志,这才退而求其次罢了。
“了元禅师,留步!”
赵佶叫住了这位行礼后便要离去的大和尚。
“殿下,贫僧醉了!”
“大师乃得道高僧,胸中佛法万千,这点酒醉不倒。刚刚宴席上本王说了大图书馆,编撰大道藏之事,本王请禅师整理天下佛经,配合黄学士,不知大师意下如何?”
“整理天下佛经?佛经少林寺最全,殿下能将少林寺藏经阁搬来东京么?”了元打了个酒嗝。
“如果需要,也不无不可!”
“哈哈……”了元一阵大笑之后,说道:“东坡居士不日便要回来,那贫僧这些时日便配合黄学士整理典籍……嗝……”
赵佶心心念念的大图书馆计划,终于启动了。
馆长黄裳,友情协助佛印,助手苟读,以及集贤院、文渊阁、龙图阁等调来的饱学之士三十余人,助手多达百人。
轰轰烈烈的大道藏编撰工作,很快启动。
赵佶开启了这项对整个道宋影响深远的编书计划之后,终于放下了手里的其他工作,领着函谷八友朝擂鼓山而去……
(求票票,求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