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过后,朱由校立即召见了徐光启和孙传庭二人,随后对整顿京营方面进行了明确的分工。
徐光启依旧是以管理屯田为主,训练则由朱由校亲自负责,并由孙传庭进行辅助。京营的核实,以及分类,则由徐光启和孙传庭两人共同负责。
这样的安排,也让徐光启没有了任何其他想法。如果朱由校直接把京营的训练交给孙传庭,徐光启心里自然会想,是不是皇帝不信任他,竟然用一个名不经传的芝麻官来主持京营训练,反而他这个京营总督只是个摆设。
但朱由校决定亲自编练京营,孙传庭依旧只是打下手,徐光启自然也就没有意见了。另一方面,此时的孙传庭确实也还没有治军经验,就算是有治军经验,朱由校自然也不放心让孙传庭独自编练京营。
京营是他必须要完全掌控的,就不假他人之手了,孙传庭确实是打下手的,让他先在京营锻炼几年,若真是人才,朱由校再进行其他任命。
……
天启元年三月中旬,徐光启、孙传庭二人首先对兵员进行了彻底的核实。
但凡是吃空饷、虚冒、役占的兵员,全部都裁撤了。不过倒是没有追究什么责任,这要是追究起来,京城还真要乱了不可。
到了明末时期,贪污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了,贪污点小钱那已经不叫贪污了。历史上魏忠贤就是靠大打反腐牌,才把东林党那么多官员弄下狱的。东林党则表示,你防御过当了。
京营之所以会不堪一用,自然也就是那些武官和文官们大肆贪赃的结果,牵连起来有点范围太大了。所以这次整顿,也就是核实兵员,并未对那些勋贵、文官进行追究。
一番整顿下来,三十万多万人的京营,变成了二十二万,其中不少还是老弱病残。又是一番核实之后,能战者不过五万人。剩下的十七万人,身体素质都不达标。
随后朱由校下了一道圣旨,京营于京城外开垦军屯。每户给地50亩,牛一头。
这个圣旨一宣布,京营士兵大为振奋。
那可是五十亩地啊!而且如果是水浇地的话,每亩产麦2石绝对是轻轻松松的,一年下来完全不愁吃穿。
分出来的十七万京营士兵,随后有将近十六万愿意参与屯田。每户给地50亩,相当于要开垦800万亩荒地。
然而此时的北方,荒地还真是遍地都是。
北方老百姓并非不懂修缮水利,而是没有人组织他们修缮水利。在过去缴纳天赋还是直接缴纳粮食的时候,地方政府的仓库里粮食多得甚至放着变质。进而也就能够拿出足够的粮食来组织老百姓修缮水利,加上之前的徭役是必须到的。如今的徭役,则变成了交钱就可以了。地方人口的瞒报,加上通货膨胀的产生,徭役方面的政府建设能力急剧下降。
没有政府组织百姓修缮水利,往往一年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荒了,二年老百姓就往外地迁徙,三年就土地全荒,老百姓也走光了。
整个河北地区,荒芜的土地超过三千万亩。
朱由校下旨开垦军屯,马上得到了武官集团的支持,这些土地要是开垦出来,那就是一块大肥肉啊!日后他们就可以进行侵占,把军屯土地变成他们的私人土地。
只是这些武官们不知道的是,朱由校同样也盯着这些军屯土地。开军屯之前,朱由校自然也想到了这些武官、勋贵们想要瓜分这些土地。对此朱由校表示无比淡定,到时候他也把军队编练出来了,谁敢在他面前跳,那纯粹就是找死,正好给朱由校杀猪的理由。
军屯成本较低,或者说是不需要朱由校从内帑支出太多的成本。京营士兵有朝廷军饷,就是一个个免费劳工,不像那些流民开垦土地的时候,还要皇家出粮食。
给耕牛一头,则是大明皇家银行的无息贷款。
在皇帝下旨,勋贵、武官的支持下,以及大明皇家银行的贷款之下,军屯非常顺利的就开展了起来。十几万京营士兵开出城外,拿起工具开始修缮水利、开垦土地。一旦京营这八百万亩土地开垦出来,就算一亩土地产粮1石,每年也能给朝廷带来160万石粮食的收入。
军屯由徐光启负责,皇家农业公司进行协作。大量的荒地被圈了下来,然后疏通河道、修筑水塘、水坡、水渠。这些设施修缮好了,一片片水浇地就出来了。一些土地甚至可以变成水田,从而种植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