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石墨烯制备方法比之前的方案有所简洁,但相应的采用了两根碳纳米管联合作为引导生长线,宏观碳纳米管的成本有了更大的上扬,总体而言成本比之前预估的还有所增加。”
谈及成本,胡枫有些尴尬地说道:“这第一根超导石墨烯导线,我们花费了大约400万美金,导线密度比较紧密大概是氧化铜密度的10分之一。
后续成本降低,制备一千克的超导石墨烯导线成本,成本也不低于900万人民币。”
“胡哥,你确定没开玩笑?”
陆毅彻底无语了,现在明日仿星器上面超导线圈使用的是氧化铜超导材料,质量接近20吨。
就算这种石墨烯导线是氧化铜的12分之一,一千克900万人民币,把明日仿星器的外磁场线圈完全换装需要180亿人民币,比一开始预估的百亿人民币还要超出百分之80.
“这是实验室制备价格所能达到的极限,或许工业制备成本能缩减,但却无法进行工业批量制备。”胡枫说出另一个坏消息,那就是无法工业批量制备。
“是引导线的弯曲精度需要太高了?”
陆毅看出了无法工业制备的问题所在,虽然碳纳米管良好的特性可以达到在原子层面的弯曲,实现上面生长的石墨烯单原子层产生角度差,最终形成1.05°的神奇超导角度重叠。
但很显然,引导线碳纳米管的这个弯曲精度需求,不是还处在纳米加工精度的工业界能满足的。
因为整个弯曲弧度不单要高精度,还需要很均匀,稍微一点儿起伏都能导致生长在上面的石墨烯层角度不合格,从而导致丧失1.05°这个奇特的超导角度。
如果单这样还可以接受,最恶心的就是碳纳米管自身的弹性,就算采用各种应力消除方法,随时间的推移这一个弯曲还是会消失复原。
另外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属于同类材料,在上面引导生长石墨烯后,这根碳纳米管也就跟石墨烯形成聚合。
简单说,这就是一次性用品,还是限时一次性用品,根本无法像工业模具那样开个模,后续照着模具批量制造就行了。
“这一根超导石墨烯导线制备成功,这证明了我们为超导石墨烯做“模具”的思路是正确的。”
沉默了片刻,陆毅摆了摆手把实验室所有研究员的注意力集中到这里,看着这群科研狗大声说道:“接下来大家的重心,放在从其他元素或者化合物中寻找出一种能在单原子层自我稳定,又满足工业化重复使用的模具材料。
找出了这个元素单质或者化合物,那等于超导石墨烯材料将在我们手中得到实际应用的突破,我想大家都明白这意味了什么。
名气,你们会享誉世界,奖励我这边也不会让大家失望。
到时现金奖励视大家的表现但不低于百万,这方面大家可以找一下之前研究等离子体湍流数学模型的同事打听,他们现在都是羊城有房一族了!
告诉我,找出合格的“模具”材料,有没有问题?”
思考过后,陆毅最终还是没有决定在实验室用这个办法制备超导石墨烯导线,成本还是次要,所需的时间才是主要原因。
想想当年居里夫人耗费了十几年才提取出一克镭的经历,他就把从实验室制备足够超导石墨烯导线的想法甩之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