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atcheez.com
字:
关灯 护眼
匹奇小说网 > 东晋之寒门崛起 > 133、萧钦之骂人
推荐阅读:

133、萧钦之骂人

热门推荐:

次日,上午,晋陵郡州中正开始,地点临时更改至城外庄园的竹园里,小桥流水,林下听风,暗影疏斜,遮阴避阳,闲情逸致,倒是苦了郡守府的小吏,还得连夜重新布置。

此次州中正对外开放,故吸引的一大批富贵名流前来旁观,一大早,城内马车横流,纷纷赶往城外庄园,好占取得一个靠前的位置,一览才俊风流。

辰时许,竹林内,晋陵八县共计百来名士子,衣冠楚楚,抱竹而立,挤挤挨挨,共聚此地,郡府胥吏开始逐一核对士子的籍贯身份,每确定好一人,便发放一块刻着名字,代表身份的竹牌。

在将士子按照各县区域划分为,晋陵八县自北向南,依次排列,井然有序,跪坐于书案前,上摆郡府提供的文房四宝一套。

第一场是复核乃笔试,由中正官出题,选自名家经典,士子们需要对此作出解释,或者提出自己的论点,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书面作答。

此主要是考核书法以及士子们的见识。

第二场复核乃谈论,中正官会从笔试文卷中,与答题士子谈论一二,着重考核谈吐、仪表。

百来名的士子都已经持住竹牌既定就位,在高位堂上坐着中正官庾希,晋陵太守刁论、余下依次为县丞、长吏、县令等属官。

庾希想了片刻,出题《国风?邶风?击鼓》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进行论述,然后由郡府人员将试题精准传送到每个士子耳中,要求符合题意,不得答无关之事,限时三刻钟,答完上交。

这是一句爱情名言,但分析整首诗后,便会发现,这是诗人借此抒发对战争的不满,换言之,这是一首厌战诗,宣泄对战争的抵触情绪。

庾希的出题意图,联系当朝时政,不难得知,这是对桓温主导北伐的不满,符合全体士族集团的价值导向,更是庾希借此机会,个人发泄对桓温的不满,却又不敢明着说,只能隐晦的提出。

但问题是,北伐人之所向,世家大族也只敢私下里说说,无论出于哪个立场,明面上都必须高喊北伐,否则就是违背民意,就要被针对。

所以,这个题一出,士子们纷纷头疼,抓耳挠腮,思考能不能用一种较为婉约的言辞,来表达北伐的意愿,同时又不会犯了庾希的忌讳。

所有人都捉笔,犹豫不决,就连徐邈都暗自伤神,身为寒门子弟,可不能像萧钦之那么任性,万一不对付,可是能被庾希罢免资格的。

唯有萧钦之丝毫不在乎,昨晚族长来报,让萧钦之敏锐的意识到,因为谢道韫拒婚的关系,自己今天肯定要被庾希当众刁难。

既然逃不过,那刁难就刁难吧。

无非是找一些生僻的问题询问,但总是在“玄学”三经、儒家经典、毛诗这个范围内,再说,庾希敢罢免寒门子弟的资格,却是不敢罢免士族子弟的资格。

萧钦之提笔蘸墨书写,没有丝毫犹豫,不到一刻钟,就答完了,全篇的主题就是主张北伐。

萧钦之作为此次州中正,受到最多关注的士子,最早答完,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不远处旁观的人群中,因为不能出声喧哗,故一个个被刺挠的心痒难耐,纷纷想看萧钦之如何作答。

郡府小吏也第一时间发现了,待卷面墨迹晾干后,小心的收起答卷,归于武进县一档,然后在集体陈阅,其他士子见萧钦之都交卷了,被刺激的开始答卷,一时间,林下墨香四溢,运笔风啸。

庾希耳边的属官,望着萧钦之,附言耳语一二,

随后庾希望向了不远处那个坐在林下,悠然自得的白衣少年,对着刁太守道:“那位最先答完的少年郎,是谁?”

刁太守捋须笑道:“正是萧钦之。”

庾希惊讶道:“哦!既如此,便快快呈上来。”

那名属官去了武进县处,取出了萧钦之的答卷,供庾希面阅,乃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边塞诗,而萧钦之的“颜楷”,方方正正,有浓厚的古隶韵味,用劲雄浑,刚好与边塞诗的风格契合。

庾希很想挑毛病,但萧钦之丝毫不给机会,不消一会儿,这首诗就在高位堂上的官员们中间传开了,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此事暂歇,待百余名士子答完,郡衙小吏收卷完毕,一一归档,呈送中正官庾希面阅,然后庾希开始依次发问,由郡衙小吏唱名。

被唱到名字的士子,要起身近前,来到堂下给诸位官吏行礼,然后接受庾希的闻询,先是士族子弟,再是寒门子弟。

一般而言,士族子弟都是一言带过,寒门子弟则是注意些,仪容仪表,谈吐、见识、书法,只要不是歪瓜裂枣,大部分都能过。

武进县排在八县之中,一个时辰不到就轮到了,又因萧钦之郡定排最高,故第一个接受询问的就是萧钦之。

郡衙小吏报到了萧钦之的名字,只见萧钦之起身,双臂一伸,自有清风拂来,衣袂泛泛,走到堂下,恭敬的行礼。

庾希近距离打量了萧钦之一眼,倒是少年英才,不过受人之托,须得行事,吟诵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刁太守和一干晋陵官吏皆点头称赞,与有荣焉,站在后面的族长接受着众人的道贺,其余才俊不禁叹服,前来旁观的富贵名流感叹有幸目睹名篇出。

庾希不动声色道:“此诗极好,我且问你,诗以言志,志在疆场乎?”

这是在挖坑了,晋人多以文人鄙视武人,一旁的刁太守一愣,隐隐有不好的感觉,却听见萧钦之答道:“为国尽忠,死而无憾。”

萧钦之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答了等于没答,没答却又答了,让人挑不出毛病。

见一计不成,庾希继续道:“此诗与《国风?邶风?击鼓》,背到而驰,谓之反,《老子》言:反者,道之动。二者何异?”

以诗意引出清谈,庾希一上来,就用《老子》里的著名问题考核,难度比之前的考核,陡然增大数倍不止。

明明就是过个场子,结果庾希貌似要来真的,这让大家感到诧异的同时,又多了一丝期待,期望着萧钦之一展名仕风流,毕竟在这个时代,相较于主流的“清谈”,“诗文”皆小道。

萧钦之早有准备,用《王弼注》解释道:“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此其反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