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看不懂的第二题
“这,这,这......”
图安文使无言以对。
从项公口中得知对偶和押韵只是片言只语,但并不妨碍他们对此女子对此的解释,按照解释,‘国破’对上‘城春’真的对称了,‘花’和‘鸟’也对称了,还有押韵,他们对大秦的音符不太了解,但读起来好像顺口多了,意蕴也出来了。
稍微有点脑的人都能听出,女子口中的诗的确比他们的妙多了,这不是主要,主要是,这诗,竟然和项公给他们的原诗竟一模一样。
“这......”文使震撼了,此女子竟然能读懂项公,大秦人竟然厉害到这个程度了吗?
同样震撼的还有朝堂上的诸臣,特别是几位博士,惊讶地望着阴嫚,不屑的表情完全消失,带来的是满眼的不可思议。
并不是对押韵和对偶的不可思议,乃内容,先前的内容是诅咒大秦的灭亡,此刻改了之后,完全没有了大秦。
国破,虽说还是破,却没有了‘秦’,也就是说并非秦亡,如果再论,就没有了大逆不道,这是逆转呀!
妙,实在是妙。
而且图安文使还很吃惊的样子,说明他们也认同了改过之后的妙。
但更妙的还在后头。
阴嫚又说了:“如此好诗怎可没有诗名,阴嫚斗胆取之‘春望六国’。”
春望六国?
几位博士再听,又是眼前一亮。
此诗写的是国破,读之很容易令人误认为为大秦,但加了诗名就不同了,春望六国,国破惨淡,这不应了当下?
诗的内容是国破,而六国的的确确是破了,那就说明,此诗说的就是六国,令人无从想到大秦,反而衬托出大秦的强大。
六国破,天下统,正是大秦的功劳,这是歌颂秦的功劳,意蕴一下子便提升了。
妙,还是那么妙。
“公主大才,臣等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