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atcheez.com
字:
关灯 护眼
推荐阅读:

第十三章 雇主

“不是我什么人,是我外出游玩时经过一个垃圾桶,想要扔掉积攒的垃圾时发现的孩子,我看孩子的情况不好,就报警和打了急救电话。”

呃!医生不由皱起眉头,自己该怎么办?显然这个孩子的救治需要不少钱,可不救的话也不行,医院虽然不是慈善机构,但不救治这么幼小的孩子,只怕会被骂个狗血喷头。

“怎么了?医生,请问孩子的情况怎么样?是不是孩子的情况很不好,需要什么抢救,请赶紧救救孩子,我出钱!”妈妈问。

作为一个女人,妈妈在发现自己无法真正成为一个母亲后是有些哀伤,但她没有对丈夫说出心里的难受,这一次看到这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就感觉很投缘,想要看着孩子好起来。

“孩子的情况的确很不妙,最好是进保温箱养一养,可这个治疗需要花费不少钱,这个孩子和您没有什么关系。”

“医生,请开单吧!我来付钱,是我发现了那个孩子,说明我和孩子有缘,我和丈夫结婚这么多年都没有孩子,以后也不会有亲生的孩子,所以我可以收养他。”

医生看了这个看上去年轻有漂亮的女子,想不到她会这么说,最终医生还是给开了单子,同时让专业人士给孩子清洗一下身体。

而后爸爸也开着车子追着妻子到了儿童医院,给孩子交上费用后在医院养了三天后孩子的情况大为好转,医生看了一下确定孩子可以出院。

只是那时候的宋宋还是极为瘦弱,需要父母亲的百般呵护。为了刚好养好孩子,爸爸妈妈就在医院附近租下一套房子后住下,一直住到宋宋三岁。

可以说后来的李唐宋之所以这么健康长大,全靠李家父母的精心养护,李家夫妻也怎么没有想到一个看上去身体极为虚弱的孩子会在他们百般呵护下,朝着好的方向急速变好。

就连曾经的医生都十分惊讶,但以为是父母亲照顾的好,李家父母在救出孩子后看到孩子身体太弱,就没有送到孤儿院,而是走了正式收养的渠道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落在户口上。

后来甚至等着孩子三岁左右时直接换了地方生活,到了外地后就没有人知道孩子不是他们夫妻亲生的孩子,他们这么做,不是怕孩子长大后找寻亲生父母。

而是怕年幼的他,因为知道自己不是他们的亲生孩子,而变得郁郁寡欢,要知道年少的孩子们往往天真而残忍,喜欢踩别人的痛脚!

想了一下后的夫妻两个人就直接换个城市生活,一开始他们也没有马上告诉宋宋真相,而是让孩子有了一个相当快乐的童年。

一直等到宋宋上了初中后爸爸才给讲了他出生的事情,才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孩子,而不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子,宋宋是有些伤心难过,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爸爸就直说了,讲这些事情不是让宋宋要念着他们的恩情,其实他们夫妻两个人真的把宋宋当成儿子养,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要什么回报。

但作为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要为妻子和儿子着想,有时候幸福生活的背后有可能带着几分隐忧,尤其是宋宋的亲生父母亲。

不就是有过当年父母亲觉得家里孩子多,无法养活孩子,就把刚刚出生的婴儿给丢了,过后孩子长大有出息了,又要把孩子要回来。

人家孩子不愿意被认,结果亲生父母会上蹿下跳到处诉苦,而某些人则也是压着人家孩子认所谓的父母,说是报生恩。

呵!啥生恩?一出生就抛弃了,就比如说宋宋,要是没有妻子发现,等再过一阵孩子根本活不下来,孩子的生恩还了,还有什么生恩?

当然爸爸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赞同,绝对还是会有人说:要念着亲生父母的生恩,没有亲生父母,怎么会有孩子出生?

其实宋宋没有求着所谓的亲妈把自己生出来,而且生出来后有人也没有想着让他活着,虽然没有马上掐死他,但扔到一个偏僻的垃圾桶就是让他等着去死。

然到时候还是会有人不管,只会说什么报生恩,烦死了,这也导致爸爸就把宋宋的第一手资料都留下了,要给儿子证明。

甚至等着宋宋越长越大,长得是越来越聪明,长得也十分好看,又想到有可能宋宋的相貌遗传到父系母系的人,这些都会让某些人做些手脚。

爸爸决定下手为强,早早给儿子打好预防针。等着李唐宋初中发现自己是被收养时,多少建立起来足够的自信心,并没有一下子黑化起来。

看过相关的资料后他就没有任何找寻亲生父母的想法,他不知道是谁把自己扔进了垃圾箱,但他知道如果不是养母,早就死了。

那个把他扔进垃圾桶的人就是想要他去死,这种情况下他为什么会想着找亲生父母?事实上所谓的亲生父亲有可能都不知道有自己这个人。

至于亲妈?那一定知道自己的存在,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让她选择没有早早放弃小生命,而是选择生下来,可生下来,只怕也没有想着养活。

甚至在怀着时都是极为苛待这个腹中的孩子,生下来时瘦得皮包骨,跟着扔到垃圾桶里,这种情况下李唐宋只要脑子没有进水的话,都不会去找寻所谓的亲生父母。

作为一个恩怨分明的人,他会因为所谓的生恩不会去报复亲生父母,但也绝对不会给亲生父母接近的机会,因为他们早就放弃了机会。

有着这种心态的李唐宋自然根本不在意精英男,什么亲妈亲爸?不管是故意抛弃,还是被人算计丢弃了他,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