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的刘氏也不是好惹的,有亲姑妈撑腰,朝廷已经给她封了诰命,吃到嘴里的东西又怎么肯吐出来?
两家这么一闹,朝廷也挺为难。刘氏的诰命,是朝廷批的,刚批了就撤,也确实有点儿戏。不过长远侯的姑娘也确实是无妄之灾,没有不委屈的。说起来,也算是朝廷不察才造成了这个局面。皇上也有点不好意思,又给吴氏也重新批了诰命。
这下,就相当于一个侯府就两个侯夫人。
这就有得争了,两人都怀上了,到时候世子谁来当?最后族老们就说了,这自古以来,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爵位啊。看两人谁先生出儿子来吧。
小刘氏和吴氏临产期差不多。按理说,小刘氏应该比吴氏早个三五天。不过这种事也不是绝对的。
吴氏娘家本来就派了四个嬷嬷来照顾她生产,确保她能平安生下孩子。马上又追加了两个。
刘氏也不甘示弱,把小刘氏挪到自己院子里,恨不能亲身照顾。
这快临产的时候,小刘氏接到了信儿,说她在乡下的外祖母不成了,想见她最后一面儿。人家孝顺的小刘氏就大着肚子上了马车踏上了回家的路。
结果,走到半路上,生了,是个闺女。
----------------------------小刘氏早就打听过了,吴氏肚子里揣的可能是儿子。虽说安平侯府是她姑妈当家,不过吴氏也不是好惹的。不说别的,她身边的嬷嬷,有一个就是打宫里出来的。
自打她入了安平侯府的后院后,就算有姑妈撑腰,她在吴氏手上还真没占过什么便宜。
到时候吴氏生的儿子被封为世子的话,她想再算计吴氏的儿子的可能性就小了。不如……………趁着现在拼一把。
小刘氏提前在村里物色了几个孕妇,正好当天,还真有一家农户生了个儿子。小刘氏找人偷偷用闺女换了人家的儿子,又留了些银子给对方。
小刘氏得意洋洋地抱着儿子回府,长远侯府一看,既然小刘氏先把儿子生了,当下就让自家姑娘和离了。
安平侯府行事本来就挺让人寒心的。他们当时就有意和离,不过吴倩肚子里的毕竟是安平侯府的血脉,要是儿子的话,应该算是安平侯的嫡长子,理应继承安平侯府的爵位,他们也是想为即将出世的外孙争一争。
如今,既然尘埃落定,能为外孙做的他们也做了,自然不想自家姑娘再在安平侯府受委屈。
这件事呢,说起来安平侯府也是理亏,吴氏执意要带走儿子,态度十分坚决,没想到这时候刘氏不干了,觉得吴氏这么做让她非常非常没面子。
两家又撕逼撕到帝都府,帝都府尹请示了皇上,皇上就判的和离,允许吴氏把儿子带在和身边抚养。侯夫人的名额他可以特批,可世子的名额总不能也特批吧,总不能让安平侯府有两个爵位吧。
既然吴氏受了委屈,就照顾一下她的心情吧。
说白了,就是人家长远侯不跟安平侯府玩了。后来吴氏带着儿子再嫁了一个寒门出身的新科进士。
小刘氏本来想着,先找个儿子把世子的位置占上,等自己再生下儿子,再把这个儿子换下来。
只是没想到,这些年,她连怀两胎都是闺女。就这么着,假世子周安长到十五岁的时候,小刘氏终于怀上了第三胎。
第三胎生下来,还真是儿子。这下,小刘氏看周安就有点碍眼了。
小刘氏暗中给周安安排了一场车祸,务必要掉到悬崖,最好是死不见尸的那种。只是没想到,周安大难不死,在悬崖底下晕了过去,幸运地被当地一个采药的老农给救了。等周安辗转回到侯府门才发现,好像有些不对劲儿。
他感觉小刘氏看他的眼神有点怪怪的。
-------------------看到他回来,不但不高兴,反而有些失望。
从小他就是小刘氏唯一的儿子,不过母子关系只能说一般。小刘氏也没怎么关心过他。等周安长到十来岁的时候,也不是没暗暗怀疑过,他会不会是吴氏的儿子?有没有可能吴氏当年生的是儿子,小刘氏生的女儿,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小刘氏搞了个李代桃僵。
不过后来查到的信息显示,小刘氏抱着儿子回到第二天,吴氏就回了娘家了。她的儿子是在娘家生产的。
还有,小刘氏认了一名义女,名叫郑甜儿。年纪和他一般大。据说两人是在郊外的寺庙偶遇,特别投缘份,索性认了干亲。
自己亲儿子没了,亲妈却忙着认义女?再加上他蹊跷的车祸,小刘氏看自己狠戾的眼神,周安没有不查的。
再一查可不得了,郑甜儿和她同年同月生同日生。郑甜儿的父母本是农户,在郑甜儿出生不久发了家,在县城里买了宅子和铺子,做起了粮油生意。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在前几天两人突然意外去世了。
这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郑甜儿应该是小刘氏的亲闺女,为了和吴氏的儿子争世子之位,小刘氏当年用郑甜儿换的他。这是小刘氏有了亲儿子了,自然想把爵位传给亲儿子,就觉得他有些碍眼了。
他的亲生父母,应该就是郑甜儿的养父母,做为当年的知情人,被小刘氏除掉了。
只是,前世他还没来得及想好如何报仇的时候,就晕了过去,应该是中了小刘氏的暗算,死了。
周安穿过来的时候,小刘氏刚诊出身孕,原主的心愿是,希望能保护好自己的亲生父母和弟弟妹妹,并且,找到小刘氏报仇雪恨。();